<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 无障碍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动态

        我市各中小学做好准备迎接开学


          2月13日,我市将迎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后的第一个新学期,中小学生们将如期返回学校。
          本周,各学校教职员工已提前返校进行校园内的消毒和清洁、分发教材、教学研讨、准备学生们重返校...[详情]

        • · 我市以“双一流”建设引领高等教育发展

          [ 2023-02-10 ]


            2023年,我市教育系统将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变“规划图”为“施工图”,从规模扩大到质量提升,在实力增强中突破创新,我市高等教育全力打造具有天津特色的内涵发展提质加速之路。
            深耕内涵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双一流”建设。2022年,天津工业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共5所高校、14个学科入选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全市比首轮建设期间增加2个学科,成绩喜人。市教委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今年我市将加快推进这5所高校14个学科“双一流”建设的步伐。
            同时,今年市教委将深入实施顶尖学科培育计划,分赛道扶植52个学科冲击国内一流学科;试点建设1至2个服务国家战略、天津需求的交叉学科创新中心;推进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开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教学与实践项目建设;高水平举办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推进高校海河实验室等重大科研平台建设,实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
            今年,我市将重点制定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方案》,推动促进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天津高等教育将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责无旁贷的重任,去年多项科研成果落地转化。比如,南开大学“有机新物质创造前沿科学中心”建设方案通过专家论证,主动对接国家在绿色发展、生命健康、粮食安全、清洁能源等方面的重大需求。“今年,本市产学研将深度融合,全市将实施高校企业协同创新伙伴行动,围绕产业需求,组织高校‘揭榜挂帅’。”市教委工作人员介绍,同时,深入实施服务产业特色学科群建设计划,再遴选30个左右服务产业特色学科群,创新“学科+产业”的学科建设模式。举办“五大道校企协同伙伴高端论坛”,组织50场校企对接会。推进天开高教科技园建设,探索“学科+人才+产业”的区域创新发展模式。
            
        • · 天津大学聚焦新工科建设激活人才培养新动能

          [ 2023-02-09 ]


            2017年,天津大学携手61所高校提出了“天大行动”,也是在这一年,教育部启动了新工科建设。自此,天津大学在新工科建设中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积极探索新时代卓越工程师培养新模式,几年时间走出一条颇具特色的新工科之路。
             课堂变革新:做项目激发学习动力
            天津大学推动多学院合作搭建起未来智能机器与系统、智慧流程工业与产品工程等十多个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平台,并以项目为链条重新设计了课程,把课程内部各模块、知识点有机串联起来,全力打造以“项目制”为特征的新课堂。以“设计与建造”课为例,为了上好这门课,学校会集了来自不同学院的十多位教师,将以往十几门课程的知识点进行重构与整合,教师讲授、学生实践、师生研讨各占课时的三分之一。这样的授课模式,在新工科建设之前是完全不可能的。对学生们来说,这种崭新的学习模式也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在从各专业教师那里汲取知识的同时,还要努力自学各种知识、收集数据和调研,遇到困难去请教教师。有些问题甚至教师也解决不了,就需要和教师一起去请教行业或企业的专家。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都得到了飞速提升。
            思维创意新:为学生创新提供沃土
            在天津大学,学校实施的“人工智能+传统工科”的“天智计划”,不仅全面推进了校级层面的学科交叉融合,也为学生创新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学校新校区面积大,安保和卫生工作十分耗费精力。为此,学校教师开展了一个新工科毕业设计项目“海陆空智能无人系统安全巡查平台”。它以建设智慧校园为出发点,计划构建一个由5辆无人驾驶全地形车、5条无人驾驶快艇、10架无人机组成的海陆空协同无人探测与追踪平台,开展全天候安全巡查与环境维护。这个项目的一个显着特点就是通过组建跨学院、跨专业的多学科交叉团队,相互学习和启发,共同完成一个工程系统。
            该项目2021年作为全校首个新工科毕业设计项目启动,到2022年实施时,包含了27个课题,涉及7个学院、15名指导教师、27名本科生。在这一过程中,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取长补短,共同完成一个出色的工程系统。
            学校有一项非常火的学生科技比赛——“未来30年”颠覆性创新创想大赛。与传统赛事不同,这项比赛要求项目内容不能与已有的科技成果或导师所做课题重合,必须原创。参赛学生要针对材料、信息、生物等世界科技前沿领域,提出某项科研成果或创意构想。当然,这种创意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要基于自己掌握的知识,可实现、可操作。这项大赛邀请两院院士,以及各学科或行业的领军人物、创业创投专家、知识产权专家参与指导和评审。
            大赛至今已经举办六届,收到了近7000名师生提出的1000多个创新方案。很多方案充满了奇思妙想:有的学生提出给人脑植入一种新型神经电极,从而采集大脑活动信号,未来可以打造超感觉运动技能的未来战士,或者为失能残疾人提供服务……在学校看来,比赛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把学生的创意真正激发出来,培养更多敢创新、会创新的学生,主动去面向未来、关注未来。
            校企协作新:让企业家参与教学
            校企合作是变“学校教育”为“产学合作教育”的有效手段。除了校企联合培养的合作方式,对学生更为直接有效的教育就是把企业引入课堂。“企业参与教学的过程,可以把人才需求及时传递到高校,促使高校的课程改革跟随行业科技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导向。同时,校企合作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技能的切入点。因此,我们也在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式,让更多企业家走上学校讲台,为学生提供最前沿最直接的教育。”学校相关负责人说。
            学校有一门“网红”选修课“创业实战训练”,是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创新创业通识教育课程。不同于传统的课桌式授课,这门课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助教,拥有丰富创业经历和实战经验的创业企业家是主讲。在这里,主讲企业家不仅会来学校讲课,还会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前往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企业所在地,讨论商业计划、经营理念,让学生在商业场景中体验创业的真实过程。课程会通过路演的方式结课,还会邀请企业负责人和投资人到场,如果学生有好的创业项目,就可以直接得到天使投资。
            与企业紧密结合联合培养人才,在工程硕士培养中表现更加突出。学校将工程实践融入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成立了由企业专家、系主任和资深教授组成的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定制培养方案和实践计划,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学生的论文课题都是企业急需的攻关项目。
            在工程博士培养中,天津大学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重大工程项目,与行业头部企事业单位合作,以工程科研项目和工程需求为牵引,对学生进行项目制培养以保障培养质量。学校首位通过答辩的工程博士来自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承担了航天员建模仿真系统研制工作。通过几年的努力,研究成果在我国空间实验室等领域得到了实际应用,被认定为“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重大研究成果”,为中国空间站建设和载人航天事业的高速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 · 南开大学“暖心行动”温暖学子求职路

          [ 2023-02-09 ]


            为帮助毕业生解决就业中的“急难愁盼”问题,南开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就业服务寒假“不打烊”,开展促就业“暖心行动”,为毕业生求职就业提供贴心暖心就业指导服务,推动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优化“云指导” 就业信息不断线
            寒假期间,学校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组织数名咨询师为全校学生提供“一对一”菜单式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咨询,确保第一时间为学生答疑解惑;联合相关机构开展在线职业生涯测评,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自我探索和就业环境探索,找准符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与相关机构合作,为毕业生制作和优化简历提供专业指导;在引导毕业生不断加强求职就业能力提升的同时,面向全体2023届毕业生建立“NKU2023就业帮微信群”,每日分享最新招聘信息、就业指导、培训活动等求职就业信息,邀请企业人力资源专家与毕业生直接群聊答疑。
            抓牢“云平台” 就业服务不松劲
            寒假以来,学校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在就业网站、“南开就业”公众号、毕业班辅导员微信群等“云平台”持续推送就业岗位信息,现已发布300余个用人单位招聘信息,内容涉及军队文职、高校科研、各类企业及公务员、选调生等数千个就业岗位信息;先后与多个网络招聘机构开展“南开大学2023届毕业生研后专场空中双选会”“南开大学2023届毕业生系列招聘活动──寒假专场”等,汇聚1100余家招聘企业的4500多个招聘职位;引导毕业生借助“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24365校园招聘服务”“国聘行动”等网络平台寻找意向岗位信息,多种方式促进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有序开展线上招就对接,不断提升就业岗位供给的数量和质量。
            发展“云招聘” 持续深挖就业资源
            学校以与滨海新区牵头成立天津市互联网新经济人才创新创业联盟两周年为契机,校领导带队参加“产才融合 津彩未来”主题校企座谈会,与多家企业开展人才供需对接交流;充分利用微信、电话等多种方式,对百余家企业进行人才需求调研,为毕业生持续扩充更多优质就业信息资源。“眼下春季招聘即将开启,我们已整装待发,将从广邀用人单位来校招聘、开通进校绿色通道、推介优质就业岗位、学生求职咨询指导、求职技能培训等方面持续发力创新,确保2023届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
             
        • · 天津职业大学“四步工作法”促进毕业生就业

          [ 2023-02-09 ]


            天津职业大学始终坚持以毕业生为中心的理念,积极发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优势,协调毕业生、企业、家庭三方统筹推进,探索实施“四步工作法”,不断强化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假期里就业工作也不断线、不断档。
            “四步工作法”包括:针对就业困难重点群体建立一生一策档案和帮扶台账,精准发力做实日常帮扶;就业指导教师与毕业生一起针对学生职业测评中的优势和专业特长,量身定制多元就业方案;在毕业生求职关键阶段,充分拓展校内外就业资源助推毕业生顺利就业;构建就业跟踪与反馈机制,将毕业生就业工作形成闭环服务。“四步工作法”紧紧围绕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任务,环环紧扣,步步递进,形成了针对重点群体毕业生的全过程帮扶、全阶段辅导、全链条服务的就业工作法则,从源头到结果为重点群体毕业生做好科学指导、精准服务。
            天津职业大学还将个别推荐、中小型线上宣讲会、大型线上招聘会等有机结合,帮助很多应届毕业生收获心仪的工作。近日,学校继续与更多企业建立联系,先后收到机械、电子、包装等不同行业数十家企业的岗位邀约,帮助2023届毕业生和2022届未就业毕业生尽快走上工作岗位。“接下来,学校还将持续巩固完善重点群体毕业生就业精准帮扶体系,强化校院两级工作互动,将就业指导与心理关怀相结合,打造有温度、有特色的就业帮扶工作。”学校相关负责人说。
             
        • · 我市2023年度教育工作会议召开

          [ 2023-02-08 ]


            2月7日,我市召开2023年度教育工作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总结工作、分析形势、明确任务,推动教育事业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迈进。市委常委、市委教育工委书记王旭出席并讲话,副市长张玲出席并主持。
            会议强调,要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增强学校各级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深化全面从严治党,以高质量党建推进高质量发展。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制定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方案》,大力推动有组织科研,促进科教融汇、产教融合。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思政改革攻坚,推动全国“大思政课”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完善“五育并举”育人体系。要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在促进公平普惠、优质均衡、内涵发展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和满意度。要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做好校园疫情防控、安全稳定等工作,营造良好发展氛围和育人环境。
            
        • · 我市教育工作“任务书”“路线图”出炉

          [ 2023-02-08 ]


            2月7日召开的我市2023年度教育工作会,对全年教育工作制定“任务书”,绘出“路线图”。
            “大思政课”综合改革
            今年,我市将完善“1+N+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体系,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加快“大思政课”建设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落实思政课教师动态退出机制,开展“大思政课”综合改革示范区、示范校建设。建设思政课教学改革重点实验室,推进实践教学改革试点,打造一批学生爱听爱看的名师金课。
            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
            今年,我市将持续开展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全年累计走访企业不少于3000家,开展市级“津英就业”专场招聘活动不少于20场,做好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兜底帮扶。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新增进驻众创空间大学生“双创”团队不少于300个,全市高校众创空间累计在孵企业年度营业额保持在1亿元以上。
            加强体美劳教育
            今年,我市将开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抽测,完成全市中小学生体质测试工作,加强学校体育监督检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和基地建设,鼓励学校开展文化传承社会实践与研学活动。加强美育核心素养教育,推动音乐、美术与语文、历史等课程有机融合。举办中小学劳动技能大赛。强化家庭劳动教育。对全市中小学生开展视力筛查。
            学前教育普及普惠
            今年,我市将实施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巩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3%以上,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以上,进一步提升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开展公办园等级评定和普惠性民办园等级认定工作,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和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覆盖面。深入开展优质园与薄弱园结对帮扶工作。充分发挥幼儿园三级监控作用,规范办园行为。
            新增2.2万个义务教育学位
            今年,我市将高质量建设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国家实验区,新增2.2万个义务教育学位。实施农村学校提升改造行动,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推进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引领工程,深化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滨海新区、中心城区东部和北部、远郊五区辐射。建立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考核机制。
            新增8500个普通高中学位
            今年,我市将新增8500个普通高中学位。实施“品牌高中”建设工程,扎实开展30所“品牌高中”项目学校培育。实施普通高中“强校工程”,加强35所“强校工程”项目学校建设。成立市级学生发展指导研究中心,推出一批学生发展指导实验校。深化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建立高等院校与普通高中联合发现和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的有效机制。
            开展“双减”专项行动
            今年,我市将对隐形变异学科类培训加大查处力度,在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寒暑假开展专项行动。完善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监管体系。用好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加强培训预收费资金监管,全面推行制式合同。深入实施课后服务“重实效、提质量”专项行动和课堂教学“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及作业设计质量提升专项行动。
            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
            今年,我市将制定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新模式实施方案,推动部市共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新模式。支持优质高职院校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打造一批全国领先的高职院校和高水平优质中职学校。深化中高职系统化人才培养,探索长周期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紧密对接“1+3+4”产业体系,试点建设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2个产业链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生物医药、海洋工程装备、信创、数字经济等四个产教联合体。
            推动高校高质量发展
            今年,我市将加快推进5所高校14个学科“双一流”建设。深入实施顶尖学科培育计划,分赛道扶植52个学科冲击国内一流学科。试点建设1—2个服务国家战略、天津需求的交叉学科创新中心。推进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开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教学与实践项目建设。高水平举办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推进高校海河实验室等重大科研平台建设,实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
            产学研深度融合
            今年,我市将实施高校企业协同创新伙伴行动,围绕产业需求,组织高校“揭榜挂帅”。深入实施服务产业特色学科群建设计划,再遴选30个左右服务产业特色学科群,创新“学科+产业”的学科建设模式。举办“五大道校企协同伙伴高端论坛”,组织50场校企对接会。推进天开高教科技园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今年,我市将推动学校党政领导干部讲好“师德必修课”,将师德规范纳入新教师岗前培训和在职教师全员培训必修内容。严格落实教师师德承诺书和师德档案制度,开展师德警示教育,严惩师德失范行为。规范教师科技伦理,对学术不端行为加大查处力度。完善市、区、校三级培训体系,推进中小学教师全员继续教育。
            
        • · 埃及鲁班工坊项目正式纳入埃及国民教育体系

          [ 2023-02-08 ]


            为推动埃及鲁班工坊(开罗高级维修技术学校)“3+2”鲁班工坊项目纳入埃及国民教育体系,构建鲁班工坊中高职贯通的教育体系,近日,埃及鲁班工坊(开罗高级维修学校)“3+2”鲁班工坊项目教学工作会线上召开。这标志着埃及鲁班工坊项目已正式纳入埃及国民教育体系。
            中埃双方对“3+2”项目方案两年制人才培养模式中学生实习期间的学习模式、管理方式、毕业考核等问题进行了交流研讨。双方期待未来中埃学生能在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更多合作与交流,并希望中埃双方今后能在“中文+职业技能”教学和职业技能教学融合方面持续推进,同时双方继续强化沟通联系渠道和频次,促进埃及鲁班工坊的合作共赢、互学互鉴,为中埃两国的职教合作与发展贡献力量。
             
        • · 第六届“连年有余”津沽文化专题活动举行

          [ 2023-02-07 ]


            第六届“连年有余”津沽文化专题活动日前在“天津学校美育实践基地”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举行。我市各区音乐、美术学科教研员及教师代表,与文史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感悟学科融合的魅力与文化传承的责任。
            活动特别设置了“打开名着”审美体验环节,艺术团体表演了京剧《空城计》《断密涧》和评剧《红楼梦·葬花》等精彩唱段,大家边欣赏舞台上的“四大名着”,边描摹反映舞台演出实况历史题材和内容的年画、连环画。
            通过参加此次具有美育学科特点的教研活动,教师们在感受不同艺术形式的同时,充分体验饱含文化传承且赋有审美品位的文化活动,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学校美育全过程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 · “你好,天真”少儿创意美术活动举行

          [ 2023-02-07 ]


            作为我市少儿美育品牌活动,“你好,天真”少儿创意美术系列活动日前在市群艺馆举行。
            活动安排了“梦幻星辰之旅”手绘星球灯亲子DIY体验、彩绘帐篷亲子体验两场生动有趣的美术体验活动,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想象,用色彩绘制出属于自己的宇宙星空,在参与体验中感受民俗文化,共享新春之乐。
            
        • · 天津理工大学积极推动特殊教育发展

          [ 2023-02-07 ]


            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深耕特殊教育31年,以符合听障生身心特点、尊重个体差异为原则,遵从特殊教育教学规律,积极探索和构建“以全纳教育为依托、以残健融合为特色、以交流合作为载体”的面向听障生的融合育人培养体系。
            学校首创听障学生进入健听班级随班就读、跨学院联合培养的“全纳教育”模式,全面构建融合育人环境,创建天津市首个聋人众创空间——“默客聋人创想俱乐部”,面向全校健听生开设《中国手语》通识选修课……一项项创新举措,标注着我市特殊教育的发展历程。
            学校聋人工学院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练”提升听障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在孵化的20余支残健融合“双创”团队中,9支团队获得互联网+、挑战杯等国家级、省部级和行业内大奖。
            “今后,我们将融合国内外特殊教育资源,在全社会打造‘无碍有爱’的融合育人环境,不断提高特殊教育质量,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功能补偿和潜能开发,为学生更好地适应和融入社会奠定基础,打造特殊教育新高地。”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说。
            
        • · 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将在京举办

          [ 2023-02-10 ]


            教育部、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将于2月13日至14日在北京共同举办世界数字教育大会。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刘锦表示,此次大会是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推进教育数字化的重要举措,是落实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的重要行动,也是实现联合国教育变革峰会承诺的重要途径。
            大会以“数字变革与教育未来”为主题,围绕数字化转型、数字学习资源开发与应用、师生数字素养提升、教育数字治理等进行深入交流讨论。大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总规模800人(其中300人线下参会),将邀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负责人,有关国家领导人和教育部长,境外知名高校及企业负责人,港澳台地区代表,相关部委负责人,部分省、区、市教育厅(教委)负责人,部分大中小学校长和教师,数字技术企业高管,以及驻华使节、国际组织驻华代表出席。
            大会由开幕式、主论坛、平行论坛和配套活动等4个部分组成。开幕式和主论坛将于2月13日下午举行,主要包括嘉宾致辞、主旨演讲和成果发布等环节。平行论坛将于2月14日下午举行,主题分别为:数字化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数字变革推动高等教育创新发展、智慧教育发展评价。配套活动于2月13日全天举办,分别为:中小学数字化精品课堂展示、数字化教育装备应用展示。
            大会成果包括发布中国智慧教育蓝皮书和智慧教育发展指数、发布智慧教育平台标准规范、发起成立世界数字教育联盟倡议和发布世界数字教育发展合作倡议等4项。
            大会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响应。截至目前,来自全球超过130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注册参会,包括新西兰、菲律宾、瑞士等多个国家领导人,联合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合组织、世界银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重要国际组织负责人和塞拉利昂、泰国、新加坡、南非、西班牙等14个国家的教育部长发来视频致辞,近5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驻华使节和代表(其中16位驻华大使)及多所知名高校校长等现场参会。
        • ·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发布会

          [ 2023-02-10 ]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2月9日举行发布会。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副司长刘培俊在会上表示,当前全国疫情形势总体平稳,学校疫情防控政策已经明确,各地开学准备基本到位,今年春季全国学校能够实现如期、正常、安全开学。
            刘培俊介绍,今年春季,各地迎来“乙类乙管”后第一个开学季,开学返校事关近3亿师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社会普遍关心,各界广泛关注,为保障学校顺利开学和学生的安全返校,各级教育部门利用寒假“窗口期”开展了系列工作部署,指导学校扎实做好春季开学的各项准备:
            第一,完善政策体系,支持春季开学疫情防控。去年底以来,教育部会同国家有关部门按照国家“乙类乙管”的政策要求,制定了学校疫情防控的总体方案,颁布了学校疫情防控操作指南,并发布了校园疫情应对的多项预案,统筹细化各项措施和要求,为今年春季开学做好政策准备。
            第二,发文部署开学,明确开学前后各项任务。春节前,教育部就发出通知部署开学,召开了全国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各级教育部门指导学校制定开学工作方案,完善开学返校各项预案,做好开学前的各项工作。
            第三,开展调研督查,指导各地学校开学进展。据各地上报情况,今年春季中小学开学由属地教育部门统筹安排,主要集中在2月初元宵节前后到15日开学,高等学校由高校据实错峰合理安排开学时间,主要集中在2月初元宵节前后到2月底。当前,各级教育部门正在进行开学检查,指导督促学校确保开学准备及时到位,确保春季学期校园安全。
            第四,加强部门协同,增强学校疫情防控能力。教育部门会同卫健、疾控等部门,加强中小学卫生室、保健室和高校校医院、健康驿站建设,配强专业力量。开展开学前后师生健康监测,建立全体师生健康台账,跟进做好健康服务。教育部门还会同工信等部门支持学校按照标准储备充足适用的新冠病毒感染对症治疗药物、口罩以及抗原检测试剂等防疫物资,为春季开学做好物资准备。
            第五,举办专题培训,提升学校的防疫技术水平。1月,教育部举办了全国学校疫情防控能力提升培训,地方各级教育部门也开展了相关的技术培训,帮助大中小学校领导、医护防疫人员、学校心理健康教师、中小学班主任、各高校辅导员吃透政策、了解形势、掌握技术,提高学校应对疫情和应急管理的能力。
            刘培俊表示,总的来看,当前全国疫情形势总体平稳,学校疫情防控政策已经明确,各地开学准备基本到位,今年春季全国学校能够实现如期、正常、安全开学。如无特殊情况,学校一般不提前开学;如无疫情风险,学生一般不延迟返校。
            刘培俊强调,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开学之后,教育部门将继续会同有关部门,分类指导高等学校、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全面落实国家疫情防控政策,平稳实现学校疫情防控转段过渡,有效恢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及时回应返校师生的各项关切,持续保障师生健康和校园安全稳定。
        • · 国家语委修订印发《普通话水平测试规程》

          [ 2023-02-10 ]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根据《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规定》(教育部令第51号),国家语委修订印发了《普通话水平测试规程》。
            《规程》共分测试工作的统筹管理、测试站点、考场设置等12章43条,进一步细化落实教育部令第51号中关于测试规程的有关要求。一是明确测试组织实施要求,进一步体现科学性、规范性。明确全国和省域内测试工作组织实施、质量监管主体,要求省级测试机构提前公布测试站点测试计划安排;明确测试站点设立原则和备案要求,规定不得在社会培训机构、中介机构或其他营利性机构或组织设立站点;明确考场设置的人员配备、考场布局和测试方式,取消备测室和备测时间。二是优化测试过程管理,进一步体现便民高效和可操作性。明确了测试报名途径和时限;提出了测试试卷编制、使用、保管等要求;对具体测试流程、成绩评定的依据和时限、复核办法以及等级证书更补与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规定。三是强化管理监督,进一步体现安全性严肃性。专设“数据档案”章节,对数据类型、数据信息、数据管理等提出要求;专设“违规处理”章节,对违规机构和应试人作弊行为的处理做出要求;同时明确国家、省级测试机构的监督检查权限范围、方式等。
            《规程》将于2023年4月1日起正式施行。下一步,国家语委将进一步指导有关单位完善测试信息管理系统,修订测试实施纲要,加强测试员培训,不断提升测试服务质效。
        • · 教育部召开2023年代表委员座谈会

          [ 2023-02-08 ]


            2月6日,教育部邀请部分十四届拟任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举行座谈会。会前,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与代表委员见面,听取意见建议。座谈会上,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孙尧、陈杰分别介绍2023年教育部重点工作和教育部建议提案办理有关情况。受邀代表委员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联络局、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发言。教育部其他党组成员出席会议。
            怀进鹏首先向代表委员多年来关心、支持、帮助教育发展,深入教育实践,研究教育政策,提出宝贵意见建议表示感谢。他指出,党的二十大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作一体部署,赋予教育新的战略地位、历史使命和发展格局。教育部将深入推进教育强国建设,以教育发展成果回应代表委员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关切。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加快建立健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长效机制。要在发挥教育促进民生、兜底保障等基础性作用的同时,承担起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使命,大力提高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要始终坚持守正创新,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用改革的意识、创新的办法增动力、激活力,助力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座谈会上,参会代表委员结合自身工作,就人口形势对教育的影响、边境地区和民族地区教育均衡发展、大中小学美育、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地方及行业特色高校建设、教师发展和能力提升、写作教学等提出了意见建议。
        • · 孙春兰到北京部分学校调研开学准备工作

          [ 2023-02-07 ]


            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2月6日到北京市第十九中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调研开学准备工作,了解学校教育教学安排、学生心理疏导、科研项目进展、有关物资储备等情况。她充分肯定三年来全国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广大师生听从党和政府号召、以实际行动支持抗疫斗争,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今年春季开学是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后近3亿师生大规模集中返校,各级各类学校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乙类乙管”要求进一步优化学校管理措施,全面恢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把开学的各方面工作准备到位,确保教育系统广大师生健康和校园安全稳定。
            孙春兰指出,开学前要全面摸排师生感染情况,组织有序安全返校。开学后要发挥学校卫生室、校医院、健康驿站等作用,动态储备药品物资,加强师生健康监测和健康管理,中小学校、幼儿园要落实晨午检、传染病报告、缺勤缺课追踪等制度,指导师生加强营养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日常防护,树牢健康第一理念,落实好自身健康责任。针对因疫情影响、一些师生产生焦虑情绪等问题,要持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组织开展文体活动,营造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
            孙春兰强调,学校要全面开展线下教学活动,针对学生学习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进度,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确保教育质量。要加强对师生的关心关爱,做好校园服务保障,持续落实“接诉即办”要求,及时回应师生关切。要加强校园安全管理,集中排查校舍安全、饮食安全、消防安全、实验室安全、校园周边安全,及时消除风险隐患。各级教育部门要通过开学检查和指导,帮助学校及师生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持续推动教育更加公平、更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 · 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名单公布

          [ 2023-02-07 ]


            日前,教育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印发通知,认定公布2687所中小学为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其中,新创建的中小学942所、按照新标准条件复核通过的中小学1723所、单列计划直接认定的军队子女学校22所,涵盖小学、初中、高中、中等职业学校等各类型公办、民办学校。
            通知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省军区系统政治工作部门要严格落实军地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分析形势任务,破解现实矛盾问题;及时为示范学校组织挂牌,跟进做好宣传报道工作,营造争创示范学校的良好氛围。通知要求,驻军单位要与示范学校建立稳定的共建关系,积极落实相关支持措施,同时还要求示范学校珍惜荣誉、主动作为,高标准推动青少年国防教育工作,模范执行军人子女教育优待政策规定,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 · 教育部与中科院联合主办首期“特色科学教师研修班”开班

          [ 2023-02-07 ]


            2月6日下午,由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和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科学传播局联合主办的首期“特色科学教师研修班”开班仪式在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举行。2023年“特色科学教师研修班”计划在北京、上海、深圳、昆明等4个城市开展6期,每期50名中小学科学教师参加为期5天的特色研修,形成的课程资源通过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向全国中小学教师开放。
            “特色科学教师研修班”依托中国科学院科教资源,让中小学骨干科学教师走进科研院所,邀请相关领域科学家作科学研究报告和科普工作报告,带领学员参观相关专业领域的实验室、科学装置、野外台站等,在真实或仿真条件下开展现场教学讲解、课题探究和实验体验,让参训教师了解国内外科技前沿发展动态,掌握科学研究方法,感受科学家精神,提升科学思维和科学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实施水平。
            首期研修班以“科学行走 遇见IBT”为主题,内容涉及“元宇宙”“碳中和”“合成生物学”“脑科学”“机器人”等领域。
        • · 北辰区积极推进京津冀教育协作

          [ 2023-02-03 ]


            近年来,北辰区深入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推动跨区域合作办学。积极引进首都优质教育资源,与北京十一学校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在宜兴埠镇核心地块建设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及附属幼儿园,计划今年9月开学,打造京津冀教育协作样板标杆。目前,学校已完成首批教师招聘,并被确定为北辰区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校,利用名校品牌、优质管理及师资资源,提升北辰区整体教育教学质量。
            2022年,北辰区教育局努力搭建京津冀三区市学生艺体交流平台,举办集书法、绘画、剪纸、班集合唱等形式为一体的“奋进新征程 一起向未来”京津冀联盟北辰区艺术活动,组织三地学生加强艺术活动交流。组织开展京津冀“联盟杯”科技邀请赛北辰分赛区赛、运动员选拔等活动,为三区市学生互动交流搭建平台,充分展示各地区教育成果,为举办京津冀联盟体育活动总决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北辰区与京冀两地深度开展教学交流,开放共享网络课程资源,开展同步教研、在线课堂、协同备课等跨区域、跨学校教育教学互动。区教育局组织校级干部参加京津冀高级校长研修班,与兴隆结对学校开展课堂教学分享、教学研讨、主题学习讨论等线上教学活动。引河里幼儿园、东堤头中学结合本校(园)教学特色,以“课程思政”为教育理念,融合思政元素的教学设计开展一系列教育教学研讨,推动教师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 · 南开区积极推进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

          [ 2023-02-01 ]


            南开区聚焦青少年法治思维培育,积极打造法治宣传教育特色品牌,营造公正、阳光的成长环境,为青春护航。
            南开区为全区每所中小学配备了由优秀律师或法律工作者担任的法治副校长。法治副校长、校园送法讲师团、志愿者团队常年活跃在宣讲一线,以“法治第一课”“法治成人礼”“法治晨会”“检察官进校园”“模拟法庭”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普法活动,广泛开展青少年普法教育。依托微信、微博、网站和直播平台等线上载体,打造青少年“普法教育”“风险发布”“案例解读”“法律咨询”等四大学法空间。组织教师开设交通安全教育、消防安全、安全避险、国防教育等校本法治课程,为学生不间断地送上“法治大餐”。同时注重发挥全区96个社区“五爱”教育阵地、171个社区“快乐营地”和周邓纪念馆、南开中学校史馆、“双学”主题馆等爱国主义教育阵地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成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的重要课堂。并在此基础上,精心精准选“点”,不断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
            此外,南开区创新开展青少年法治实践特色活动。连续20年举办以法治故事演讲、法治小品、法治征文、法律知识竞赛等为主要内容的“天平杯”系列活动;成功举办“我与法律共成长”主题爱心体验营暨第一期“小小检察官”聘任仪式、津彩假日——我是小法官红领巾公益冬令营、“普法与你同行 爱国在我心中 文明就在身边”主题宣传教育等活动;开展青少年模拟法庭训练营活动等,极大激发了青少年学法用法的浓厚兴趣。
        • · 河西区实施六大工程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 2023-01-30 ]


            近日,河西区教育系统召开2023年度工作会议。会上指出,今年,河西区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对标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区、智慧教育示范区、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先行示范区和课后服务信息化管理试点区“四区”建设任务,以打造全市最好基础教育为目标,大力推进“六大工程”,加快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区。
            会议强调,要对标对表党的二十大对教育工作的新部署、高水平建设现代化大都市核心区的新要求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准确把握河西教育的发展定位,在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升整体教育教学质量、推进集团化办学纵深发展、推进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推进落实教育评价改革和守护教育系统安全稳定等重点工作上实现新突破。
            河西区将实施党建引领、学生素养培育、教育质量提升、教师队伍卓越、创新发展、提升服务水平等六大工程,开创高质量教育发展的崭新局面。通过开展“勇担历史使命 争做时代新人”校园主题巡讲活动,举办河西区教育系统党组织书记、两新组织党支部书记政治领导力提升专题培训,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同时深化“崇德向善”德育品牌,完善“敏学创新”智育品牌,深化“活力阳光”体育品牌,深化“尚美博雅”美育品牌,深化“勤巧克俭”劳动品牌,健全“五育融合”育人体系。进一步加快建设教育强区,推进学前教育普惠提质,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优化高中教育品牌特色,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促进特殊教育融合提升,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强化社区教育服务功能。加快推进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在19所中学建设智慧英语听说课堂。通过挖潜、租借、腾迁等方式,进一步扩充各类教育资源总量,新增学位3480个,满足学生入学需求。在此基础上,启动河西区领航书记培养工程、领航书记工作室、领航校长工作室建设,强师德师风建设,落实人才梯级培养,积极构筑人才高地,努力实现河西教育高质量发展。
        • · 宁河区与天津中医药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 2023-01-29 ]


            宁河区政府与天津中医药大学日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充分运用中医药大学的教学、科研技术优势,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培养中医人才,推动宁河区中医医疗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
            双方将围绕医疗、产业、生态、教育、文化等合作领域,通过建立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招生就业“零距离”对接机制、企事业高级人才队伍培训体系等方式,探索高校与地方政府合作共赢的新路径,提升共建双方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能力,助力天津“国内领先、世界知名的中医药强市”建设。建立“就业基地”,强化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教”与“育”,实行订单式培养,建立企业接收应届毕业生的“准就业培养”模式和“实习-实践-就业”一体化的“前就业长效机制”,建立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零距离”对接机制。支持宁河区中医院建成三级甲等中医院。将宁河区中医医院挂牌建成“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宁河分院”,开展高质量同质化重点中医专科建设,教学科研协同发展,聘用符合条件的优秀临床教师作为硕士研究生导师等合作。
        • · 武清区与南开大学合作共建京津冀协同发展武清研究院

          [ 2023-01-28 ]


            1月20日,武清区政府与南开大学签署框架合作协议,深化区校合作,纵深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加快南开大学“双一流”建设和科研成果转化,全面推进武清区高质量发展。
            双方将在共建京津冀协同发展武清研究院、深层次产学研合作、高层次人才培养交流等领域开展合作,共同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走深走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武清研究院作为南开大学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院分院,由南开大学长期派驻专家团队全面负责运行。研究院以武清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为主要职能,同时作为区校双方对接沟通的平台和纽带,负责各项合作事项的协调、推动和落实。
        • · 河西区与东丽区签署教育合作框架协议

          [ 2023-01-16 ]


            为贯彻落实市教委等部门联合印发的《深化基础教育优质资源辐射引领的若干举措的通知》要求,1月10日,河西区教育局与东丽区教育局共同签署教育合作框架协议。
            仪式上,两区分别介绍了各自区域教育发展情况,并围绕集团化办学、学校管理、教师培训、教育科研、课程开发、激发办学活力等方面开展深入交流。
            下一步,双方将以“联动协作、互补共赢、特色发展”为原则,在加强体制机制共创、基础教育共兴、职业教育共建等方面深入开展合作交流,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努力开创教育发展新局面,为天津市基础教育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 · 南开区精准对接助力乡村教育发展

          [ 2023-01-11 ]


            2022年,南开区教育局高度重视教育对口支援与协作工作,建立由局党委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抓、相关科室具体办的“三级责任制”,召开甘肃省庆阳市环县教育局与南开区教育局“组团式教育帮扶”工作云端交流座谈会,选派26名优秀干部教师赴环县、夏河县和庆城县支教,对两地组团式帮扶进行交流,推动两地教研、科研互动,促进两地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为做到精准对接,南开区教育局创新“包班”模式、深化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打造职业教育品牌,从“单兵作战”变为“组团支援”,从“单一支持”变为“系统支撑”,支教团队从教研、科研、培训等多维度,将优秀的教育理念、管理经验和教学方法与甘肃教育同仁进行分享和交流,对口支援校的学科覆盖越来越全面、教师队伍越来越稳定、教育特色越来越突出,双方也在交流与合作中进一步提高了教师专业化水平,助力甘肃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此外,南开区教育局还推动系统内各单位开展手拉手合作,多方投入,打造云端课堂,结对开展互动互享,探索创建“天津教育协作示范校”,全面深化交流与合作。
            今后,南开区教育局将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在巩固常态化的交流帮扶机制上下功夫,推动支教帮扶、“手拉手”结对帮扶、营造宣传氛围等工作的开展,落实教育对口支援与协作工作,促进与受援地的交往交流交融,促进两地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以南开的优质教育资源优势辐射带动,赋能乡村振兴,达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助力西部教学水平提升的双重效果,共同书写新时代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改革实践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