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头部背景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新华社评论员:中国共产党是民族复兴、国家统一的坚强领导核心 2022-08-17
          在另外数据表中
        • 【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书记谈】李鸿忠: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 2022-08-17
          在另外数据表中
        • 正确把握“四个关系” 推动党的民族工作创新发展 2022-02-11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党的民族工作创新发展,就是要坚持正确的,调整过时的,更好保障各民族群众合法权益。要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物质和精神的关系。我们要准确把握“四个关系”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全面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水平。
            充分认识“四个关系”的重要价值
            有助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政策话语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党的民族工作理论和实践的智慧结晶,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民族理论建设的一次重大飞跃,也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政策话语体系的根本遵循。必须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和贯彻这一重要思想,正确处理民族工作中的“四个关系”,将其贯彻落实到民族工作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政策的话语体系。
            有助于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原则。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涉及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各方面。在这个过程中,要正确把握“四个关系”,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
            有助于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当前,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不断巩固,但局部地区反分裂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国际势力干扰破坏我国民族团结的风险不容小觑。要正确把握“四个关系”,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改进民族工作,增强各族群众“五个认同”,守住意识形态阵地,不断提高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的能力。
            准确把握“四个关系”的深刻内涵
            “四个关系”中,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是管总的,对其他关系起着引领作用。共同性是主导,是方向、前提和根本,差异性不能削弱和危害共同性。但强调共同性,不是要抹杀差异性。保护差异是需要的,差异性丰富多彩,共同体才能展示出包容性和活力。尊重和包容差异性,不是突出和扩大差异性,不能固化强化差异性中落后的、影响民族进步的因素,要在增进共同性中尊重差异、包容多样。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各民族意识层面不同、范畴不同,二者可以并存不悖,但不是平行并列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处于主导地位,本民族意识要服从和服务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引导各民族始终把中华民族利益放在首位,客观看待民族意识、尊重民族感情,在实现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整体利益进程中,实现好各民族具体利益。
            中华文化是各民族优秀文化集大成。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各民族优秀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都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贡献。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之间体现了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中华文化之所以如此精彩纷呈、博大精深,就在于兼收并蓄的包容特性。各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发展。
            做好民族工作,物质方面的问题要解决好,精神方面的问题也要解决好。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各有其作用,相辅相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需要在物质生产上高质量发展,同时也需要在精神文化上书写新的辉煌。既要用好经济发展这把钥匙,发挥好物质力量,夯实民族地区发展根基,也要用好思想教育这把钥匙,发挥好精神力量,引领发展方向。要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
            在实践中正确把握“四个关系”
            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民族工作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要正确把握“四个关系”,推进党的民族工作创新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磅礴伟力。
            做到共同性和差异性的辩证统一。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问题导向,调整民族工作中的偏差,搞清楚哪些方面必须“同”,哪些方面可以“异”,不断增强各族干部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同时,要尊重差异性,注意对各民族饮食服饰、风俗习惯、文化艺术、建筑风格等方面的保护和传承。
            在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中正确处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各民族意识的关系。要根据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群体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知差异,既面向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又面向汉族和东中部地区,有针对性地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坚定不移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打牢各民族交往交流基础,同时根据实际情况需要,采取措施保障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学习使用。加强政策引导,优化公共服务管理,积极创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共建共享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条件,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不断拓展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的广度和深度,实现各民族共同进步。
            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在各民族群众中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用共同理想信念凝心铸魂,赓续精神血脉。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打造一批具有中华文化底蕴、充分汲取各民族文化营养的各类文艺作品,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正确把握物质与精神的关系。物质问题“管肚子”,精神问题“管脑子”。要从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国家统一、凝心聚力的高度去夯实经济基础、培育精神力量。要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民族地区实际,找准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切入点、发力点。既发挥经济发展的牵引作用,又注重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共同奋斗。
            
        • 为开创党的宗教工作新局面努力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在我市各级统... 2021-12-24

            “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宗教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连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在我市各级统战、宗教工作干部中引起强烈反响。大家第一时间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学习领会,纷纷表示,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从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完整准确全面领会和贯彻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和方针政策,深刻理解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紧密结合实际,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为开创党的宗教工作新局面、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作为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干部,我们要精心安排部署、周密组织实施,做好进一步的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工作。”市民族宗教委宗教一处处长周晓军说,将持续推动宗教界“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对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引导,不断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最大限度团结凝聚宗教界人士,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上,发扬爱国爱教、团结进步、服务社会、和谐包容的优良传统,为天津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要培养一支精通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熟悉宗教工作、善于做信教群众工作的党政干部队伍。
            “和平区将继续把宗教工作纳入党委(党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纳入党员干部培训内容、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不断提升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管理宗教事务的能力水平。”和平区委常委、区委统战部部长张莉说,进一步把宗教工作作为基层社会综合治理体系重要内容,以区、街、社区三级基层宗教工作网络为抓手,推动党和国家宗教政策法规在和平区落地落实。
            要全面推进宗教工作法治建设,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学习宣传,举办学习宣传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培训班,组织好领导干部、民宗干部、网格员的学习培训;指导各宗教活动场所深入开展学习;同步做好线上线下宣传,积极营造学习宣传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的浓厚氛围。”西青区委统战部副部长、区民族宗教委主任陶卫民说,要借助报网声屏,大张旗鼓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宗教界牢固树立正确的宗教观,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依法依规开展宗教活动。
            要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作为党的基层组织,韩村党总支将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履行政治责任,不断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夯实党的执政根基。”武清区白古屯镇韩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开源说,要把学习贯彻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与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把农村宗教工作落实落细落到位,按照《宗教事务条例》《天津市宗教事务条例》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在强班子、强阵地、强服务、强管理上升级发力,团结、教育、引导广大信教群众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为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更大贡献。
            
        • 天津: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2021-12-24

            16日,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传达学习党中央关于党的二十大代表选举工作部署要求,研究我市贯彻落实措施。市委书记李鸿忠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全面总结宗教工作的成绩经验,深入分析宗教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系统阐述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最新发展,是指导新时代宗教工作的纲领性文献。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完整、准确、全面领会和贯彻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和方针政策,深刻理解精神实质,牢牢把握“九个必须”的重要要求,理直气壮做好党的宗教工作,以实际行动体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会议强调,要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在宗教界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四史”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确保宗教活动在法律法规规定范围内开展。要加强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深入掌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和方针政策、宗教知识,认真组织开展学习培训,建设过硬的宗教工作队伍,切实提高宗教工作能力和水平。党的宗教工作的本质是群众工作,要主动深入信教群众,面对面开展工作,更好组织和引导信教群众同广大人民群众一道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团结奋斗。
            会议强调,党的二十大是我们党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做好代表选举工作,是开好二十大的重要基础,对于圆满完成大会各项任务具有重大意义。要把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首要,严把人选政治关和廉洁关,坚持政治是首关,首关不过、余关莫论,廉洁是资格,资格不够、一票否决。要严肃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选举纪律,严格执行“十严禁”纪律要求,对违规违纪违法问题“零容忍”,确保风清气正。要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代表选举工作全过程,切实发挥党组织领导和把关作用,严格按照自下而上、上下结合、反复酝酿、逐级遴选的办法和程序,扎实做好二十大代表选举工作。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 中国民族报评论员文章之八:坚决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 2021-12-17
          在另外数据表中
        • 中国民族报评论员文章之七: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2021-12-17
          在另外数据表中
        • 必须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 重要思想系列评论 2021-12-02
          在另外数据表中
        • 必须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 | 重要思想系列评论 2021-11-17
          在另外数据表中
        • 微视频|从百年党史展看民族团结进步 2021-11-17
          在另外数据表中
        • 在千年八廓街,各民族犹如茶与盐巴相互交融丨总书记讲过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 2021-11-03

            我23年前来过一次,现在建得多么好啊!全国各地的人都到这里来,搞事业、转经、旅游。千年八廓街,是我们各民族建起来的八廓街。各民族文化在这里交流交往交融,我们中华民族的大家庭在这里其乐融融。
            ——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7月在西藏考察时说
            公元7世纪,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和尺尊公主,修建小昭寺和大昭寺。经年累月,人们以大昭寺为中心顺时针转经绕圈,逐渐踏出了一条环绕大昭寺的小径。周边随之形成集文化、商贸、宗教、居住等多功能为一体的街区,就是八廓街。
            这里承载和彰显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千百年来,各民族在这里美美与共、和合共生,共同将八廓街建设成现在的模样。
            ▲八廓街街景。于丹摄(图片来源:中国西藏网)
            走进八廓街,青砖斑驳,街巷纵横,空气中弥漫着酥油的香气。
            大昭寺旁的转经道入口处,一座石碑在此矗立了千余年。公元821年,唐朝和吐蕃会盟,密切关系。公元823年,双方将盟文用汉藏两种文字刻石立碑于大昭寺前。碑文记载:“舅甥二主,商议社稷如一,结立大和盟约,永无渝替!神人俱以证知,世世代代,使其称赞。”这座唐蕃会盟碑,是汉藏民族团结友好的历史见证。
            从唐蕃会盟碑向前走数十步,临街有一座距今300多年历史的三层藏式院落。门楼匾额上,“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九个大字遒劲有力。
            1727年,清政府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督办藏内事务。此后近200年间,130多名驻藏大臣先后抵藏,在驻藏大臣衙门处理治藏事务。如今,驻藏大臣衙门旧址陈列馆内,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张张发黄的照片,一卷卷书画作品,无不见证着西藏地方与祖国的血脉联系。
            西藏和平解放后,驻藏大臣衙门旧址曾被分配给群众居住,大家亲切地称之为“八廓街北院”。几十年间,生活在这里的各族群众“共饮一井水,同为一家人”,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其乐融融的生动缩影。
            今年5月,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剧目,大型话剧《八廓街北院》登上国家话剧院舞台,演绎了生活在八廓街的各民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故事,引起广泛共鸣。
            在八廓街周边,多民族群众共同居住的大小院落有百余个。大街小巷中,处处都能听到团结互助的佳话。
            位于大昭寺西南侧的鲁固社区,生活着藏、汉、回、门巴、维吾尔、蒙古等多个民族的群众。从江苏来拉萨打工的许普金老人几年前不幸遭遇车祸,落下残疾,他和老伴的生活一度陷入困境。在社区居民和工作人员的关心和帮助下,老两口生活渐渐有了起色。许普金常说:“他们虽不是亲人,却胜过亲人。”
            针对社区居民民族成分多样的实际,鲁固社区居委会开办了“双语小课堂”,采取“双语学伴+高校毕业生志愿辅导服务”的形式,既教藏族居民学习普通话,也教其他民族居民学习藏语。语言通了,心灵的距离就更近了。
            玛康大院位于八廓街吉日一巷十一号,院里生活着60多户100多名各族群众。来自墨竹工卡县的扎巴一家在大院里住了30多年,他说,邻居们相处融洽,逢年过节,家人会做好象征五谷丰登的“切玛”送给邻居,大家聚在一起欢庆节日。“尽管大家的生活习惯、语言、风俗不太一样,但都互帮互助,相处得像兄弟姐妹一样,大院就像一个大家庭。”八廓街道办宣传干事次德吉感慨。
            ▲八廓街上,传统与时尚热情碰撞。 普布扎西摄
            八廓街是西藏着名的商业街。改革开放后,来八廓街做生意的人越来越多。环绕大昭寺、长约1公里的主街道两旁,店铺林立,人群熙攘。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共同创业打拼,不同民族合伙经营的商铺就有百余家。
            张权禄从四川成都来到八廓街经商已有十多年。“我每天都来茶馆,在这里能体验到西藏最鲜活的民俗。”像张权禄一样,不少来此经商的外地人,都已融入了当地生活,不仅爱上了酥油茶、藏面,还结交了不少朋友。张权禄说:“我们的友谊就像酥油茶一样,酥油和茶叶是分不开的。”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到西藏考察。在八廓街,他感慨万千:“千年八廓街,是我们各民族建起来的八廓街。”长期以来,各民族在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用智慧和双手共同创造了幸福生活,还积淀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八廓街作为首批10条“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之一,较完整地保存了古城的传统面貌。从空中鸟瞰,八廓街呈不规则的圆形。以八廓街为核心形成的八廓古城,总面积1.33平方公里,是拉萨古城的核心区。保护好传统街区、古建筑、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
            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党和国家先后在拉萨古城区实施了四次古城保护工程,使古城基础设施、居民居住环境、古城特色风貌和历史文化街区得到有效保护和提升,古城文化魅力和历史文化影响力进一步彰显。
            在八廓街,美丽的藏式木窗和花架随处可见,重新铺装的宽阔道路两旁,既能找到传统的民族手工艺店铺,也能看到时尚新潮的品牌连锁店、独具特色的文创工作室。天南海北的游客慕名前来,参观历史古迹,欣赏多彩文化,品尝特色美食,感受兼收并蓄的活力。
            各民族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创新交融,让千年古街不断焕发勃勃生机。各民族犹如茶与盐巴相互交融,相亲相爱、携手奋斗,书写着“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动人篇章。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之一: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 2021-10-29

            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中央民族工作会议重要讲话精神
            □中国民族报评论员
            8月27日至28日,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全面回顾了我们党民族工作百年光辉历程和历史成就,深入分析了当前党的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系统阐释了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是党的治国方略在党的民族工作领域的集中体现,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奋斗征程中,我们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强调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理念,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积累了把握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宝贵经验,形成了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从12个方面作出了精辟阐释:必须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高度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必须把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必须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必须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必须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必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必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必须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必须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必须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这12个方面弥足珍贵、十分重要,形成了一个系统完整的科学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博大精深,深刻阐明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重要任务、工作主线、制度保障、实现方式,以及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和民族工作方法论,是党的民族工作实践的最新总结,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
            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就要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下大力气领会透、理解深这一重要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自觉把学好用好这一重要思想作为基本要求和“看家本领”,更好地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就要坚持把这一党的民族工作理论和实践的智慧结晶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切实增强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当前,我们已经顺利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踏上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新的赶考路上,我们必须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各族人民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凝聚起来,同心协力,不懈奋斗,共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
            
        • 中国民族报评论员文章之二: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 2021-10-29

            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中央民族工作会议重要讲话精神
            □中国民族报评论员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深入阐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史上,各民族在中华大地上繁衍生息、交融汇聚,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疆域,共同书写了悠久的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精神。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特别是近代以来,面对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各族人民共御外侮、同赴国难,抛头颅、洒热血,共同书写了艰苦卓绝、气壮山河的伟大史诗。在血与火的共同抗争中,各族人民深刻地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才有前途,才有希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作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原创性论断,强调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今天,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必然性、极端重要性和现实针对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各民族共同维护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才能有效抵御各种极端、分裂思想的渗透颠覆,才能不断实现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民族根本利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有效应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民族领域可能发生的风险挑战,才能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重要思想保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然要求,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自觉认同,夯实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思想基础,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只有顺应时代变化,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改进民族工作,做到共同性和差异性的辩证统一、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的有机结合,才能把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做好做细做扎实。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只要我们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就一定能够汇聚起亿万人民团结奋进的磅礴力量,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变成美好现实。
            
        • 中国民族报评论员文章之三: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个“纲” 2021-10-29

            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个“纲”——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中央民族工作会议重要讲话精神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明确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政策举措,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至关重要。在这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这一重大论断,是在准确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和重要任务的基础上,对于推动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作出的战略部署。
            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个“纲”,就要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要抓好学习领会,把会议精神的学习领会与党史学习教育结合起来,原原本本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引导大家充分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的深刻内涵。
            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个“纲”,就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党的民族工作全过程各方面。
            要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中,深入总结我们党百年民族工作的成功经验,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的研究,加强现代文明教育,深入实施文明创建、公民道德建设、时代新人培育等工程,引导各族群众在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向现代化迈进。
            要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完善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支持民族地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加大对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支持力度,优化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不断增强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充分考虑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实际,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完善政策举措,营造环境氛围,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
            要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实际,以公平公正为原则,突出区域化和精准性,更多针对特定地区、特殊问题、特别事项制定实施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
            要坚决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守住意识形态阵地,积极稳妥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意识形态问题,持续肃清民族分裂、宗教极端思想流毒,加强国际反恐合作,做好重点国家和地区、国际组织、海外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群体等的工作。
            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个“纲”,必须准确把握事关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几个重大关系。把握好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不断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和政治基础,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
            新征程的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携手并进、奋力前行,共创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未来。
            
        • 中国民族报评论员文章之四: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2021-10-29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中央民族工作会议重要讲话精神
            □ 中国民族报评论员
            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回顾了我们党民族工作百年光辉历程和历史成就,明确指出:“回顾党的百年历程,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这条道路来之不易,是在我们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长期奋斗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初心使命的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确立了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框架,形成民族工作的一系列基本制度和政策,各民族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团结、进步。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强调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理念,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积累了把握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
            这一重要思想内涵丰富,概括起来就是“十二个必须”:必须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高度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必须把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必须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必须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必须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必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必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必须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必须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必须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党的民族工作理论和实践的智慧结晶,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思想的伟力,彰显于实践之中。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我国民族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区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包括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在内的小康社会,踏上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事实充分证明,党的民族理论和方针政策是正确的,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是正确的。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凝聚各民族、发展各民族、繁荣各民族。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须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把56个民族、14亿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凝聚起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同心协力,不懈奋斗,共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
            
        • 必须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高度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 | 重要思想系列评论 2021-10-26

            必须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高度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
            ——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
            □ 中国民族报评论员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党的民族工作理论和实践的智慧结晶,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和贯彻。“必须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高度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十二个必须”中居于首要位置。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深刻洞察力,统揽“两个大局”,对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作出的科学判断,是我们统筹谋划和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必须准确把握的定盘星。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深刻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斗争、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历史告诉我们,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各民族大家的梦,也是我们各民族自己的梦。10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各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区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各族人民自信心自豪感空前激发,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极大增强,呈现出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良好局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现在,中华民族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好民族工作,是关系祖国统一和边疆稳固的大事,是关系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大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们更要团结一致、凝聚力量,确保中国发展的巨轮胜利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只有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才能使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不断实现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自觉认同,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磅礴力量。
            新思想指引新航向,新时代呼唤新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共同为之努力。各族党员干部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根本遵循,准确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牢记“国之大者”,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谋划和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团结全体中华儿女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 少数民族干部、代表人士和专家学者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座谈会发言摘登 2021-10-20

            10月12日,少数民族干部、代表人士和专家学者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座谈会在京召开。会上,才让(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尼加提·尼亚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委副书记、县长)、李健(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孟克宝音(内蒙古自治区红十字会副会长)、马英(宁夏回族自治区妇联副主席)、廖春迎(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结合各自实际,交流了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实践与思考。特摘登部分发言如下。
            携手共建,同享盛世中国
            □ 才让(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发出了“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的伟大号召,我们要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做好贯彻落实工作。
            一是要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纵观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华文化是古往今来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是各民族文化兼收并蓄的文化共同体,具有多元一体性。“多元”表现为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特色,正是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繁花似锦的多元特点的基础。“一体”表现为各民族文化在历史发展中相互交融与促进,整合形成的中华文化共性。我们既要重视和尊重民族文化的特性,更要强化各民族文化符号中深层次的中华文化共性,善于在各民族文化符号中寻找和增强中华文化的时代价值、共同价值,引导各族群众共创、共享、共传中华文化,提炼具有象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义的符号,从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随着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和历史演进,各民族文化也要适应环境变化,吐故纳新,不断追求新的文化层次和表现方式,达到新的现代文明的需求。因此,要坚持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民族地区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入研究各民族思维方式、各地区历史文化结构,充分发掘涵养民族团结的文化元素,传承和弘扬各民族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在传承保护中促进各民族传统文化的创新提升,取其精华、继承传统,去其糟粕、推陈出新。
            二是要加快民族地区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直接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程度、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为此,民族地区要立足资源禀赋、发展条件、比较优势等实际,以生态富民为切入点,在保护生态的同时实现共同富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原则,优化国土资源结构,合理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发展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和自然岸线格局。
            我国有2.2万多公里的陆地边境线,在目前国家兴边富民、乡村振兴等有效措施基础上,要结合民族地区很多位于边疆边境的特点,深入分析我国陆地边疆地区情况,按照“全国边疆一盘棋、兼顾安全和发展”的原则,制定具有前瞻性的“国家新边疆战略”,确保陆地边疆的长治久安。
            回顾百年历程,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五十六个民族要携手共建,同享科技创新、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宗教和睦,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盛世中国!
            持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尼加提·尼亚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委副书记、县长)
            作为一名新疆少数民族干部,我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实际谈几点体会。
            一是要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凝聚发展合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必须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新疆作为连通中外、传播文明的重要通道,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家园之一。我的老家哈密市是新疆通往内地的东大门,新中国成立后,各族群众互嵌式居住格局逐步推进。得益于此,少数民族群众思想观念较为开放。尤为典型的是,农村维吾尔族群众不论家庭条件优劣,都高度重视孩子的教育,都尽量坚持供养子女上大学。改革开放以来,哈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明显成效,深刻说明了“哪里受到积极的、先进的、进步的因素影响更多更深,哪里百姓的整体素质就会水涨船高,哪里的发展就更有潜力”的道理。因此嵌入不单单是空间的嵌入,更应该是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
            二是要在依法治理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新疆各民族人民的命运始终与伟大祖国和中华民族的命运血脉相连。然而,在一段时间里,受国际形势变化和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全球蔓延影响,境内外分裂势力相互勾连,打着民族、宗教幌子,破坏新疆稳定,遏制中国发展。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果断采取坚决措施,依法开展反恐和去极端化斗争,沉重打击了暴恐势力的嚣张气焰,有力遏制了宗教极端思想的滋生蔓延,满足了各族人民对安全的殷切期盼。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在法治轨道上处理民族事务,才能促进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保证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
            三是要在正确把握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中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正确把握物质和精神的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先后召开了第二次、第三次新疆工作座谈会,各项支持政策不断出台,近几年中央财政对新疆转移支付年均增长10%以上,19个援疆省市全面加强全方位对口支援,实施援疆项目1万余个,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当前新疆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繁荣发展时期,维护发展稳定大局,从根本解决基层群众受极端思想影响的问题,必须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尤其要从娃娃抓起。要进一步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积极广泛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让青少年从小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自觉抵制极端思想的侵蚀渗透,持续增进“五个认同”“三个离不开”,实现意识形态领域的长治久安。
            充分发挥高校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重要阵地作用
            □ 李健(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在认真学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要充分发挥高校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阵地作用。一直以来,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关系到培养什么人的问题。青年大学生正处在拔节孕穗、积蓄能量、淬炼成钢的关键期,要针对他们进一步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为党和国家培养具有民族团结基因和牢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新人。
            一是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高校立德树人全过程。立德树人是教育的中心环节,高校肩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重大使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高校立德树人全过程,融入到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和生活管理的全过程,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要注重发挥好思政课堂的作用,加强“四史”学习教育,挖掘地方资源有针对性地讲好党的民族工作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史。同时,通过开展多种学生活动和社会实践,加强各族学生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学生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促进各民族学生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二是要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以高校为阵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从国家层面推动各高校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广泛开展具有影响力的活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办学治校的各方面、各环节,将有关内容纳入干部管理和教师培训课程,在学校层面形成相关规章制度,教育引导各族学生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细化为原则指标,纳入教师和学生的考评体系,教育引导大学生在学习活动和日常生活中,正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广泛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实践活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先进学生表彰,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三是要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对中华文明形成和延续发展,对维护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对凝聚中华民族大家庭,对激励中华儿女维护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对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等方面,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进一步加大相关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容、精神和价值,结合时代精神要求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构建新时代内容体系和课程体系,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
            看准北斗星 永远跟党走
            □ 孟克宝音(内蒙古自治区红十字会副会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立意高远、思想深邃、内容丰富,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看准北斗星,永远跟着党走。草原上有句谚语:看准北斗星,就不会迷失方向。1947年5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内蒙古人民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省级民族自治地方,创造了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成功范例。今天的内蒙古,呈现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人民幸福、边疆安宁的亮丽风景。内蒙古人民用亲身的经历深刻揭示了一个道理,只有坚定不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带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把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国家利益和中华民族利益高于一切,坚决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
            聚焦“纲”和“魂”,促进民族大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和“魂”。
            74年来,内蒙古各民族团结和谐、休戚与共,共同书写了“最好牧场为航天”“三千孤儿入内蒙”等历史佳话。“国家孩子”的故事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生动写照,更是“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体现。
            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始终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新时代民族工作主线,深入总结我们党百年民族工作的成功经验,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各族人民心中牢牢扎根。必须坚定不移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以语言相通促进心灵沟通,实现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实现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找准“总钥匙”,推动民族地区新发展。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实现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钥匙”。
            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建立起门类比较齐全、三次产业均衡发展的现代经济体系,157万农村牧区人口全部实现脱贫,与全国人民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完整准确全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内蒙古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守望相助、团结奋斗,奋力开创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边疆民族地区高效能治理的新局面。
            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使命担当和自觉行动
            □ 马英(宁夏回族自治区妇联副主席)
            宁夏作为民族地区,她的成长故事,就诉说着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过去,宁夏曾因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而闻名,在党的光辉照耀和全国人民倾情帮扶下,这片土地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4年前,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翻山越沟、访贫问苦,亲自部署推动,创造了东西扶贫协作的典范“闽宁模式”。曾经的闽宁村现已升级为闽宁镇,6.6万移民在这里安居乐业,昔日荒无人烟的“干沙滩”变成了绿树成荫、良田万顷、百姓富裕的“金沙滩”。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宁夏人民深切感受到,没有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华民族大家庭,就没有今日的新宁夏,“黄河水甜,共产党亲”已成为宁夏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
            宁夏历来就有着民族团结的光荣传统。从毛主席率领红军转战宁夏时留下“单家集夜话”的佳话,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时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宁夏各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团结共融的一个个动人故事,既是“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生动实践,又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鲜明写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现代化是物质和精神的双重现代化,是增进中华民族共同性的方向和道路。伴随着党的民族政策在宁夏开花结果,一个又一个回族妇女从过去围着锅台娃娃转,到现在走出大山,当工人、开店铺、做老板。我记得她们中的一位姐妹说,搬迁到闽宁镇,不仅生活好了,而且我有梦想了,我的孩子也有梦想了。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各族妇女都有了人生出彩和梦想成真的机会,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已经在她们心中深深扎根。
            脱贫攻坚战以来,党中央举全国之力,加大东西部协作、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力度,动员社会力量帮扶,使全国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发生了日新月异的跨越式发展。贫困群众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他们摆脱了贫困、迈向了幸福,“感谢总书记、感恩共产党”是我听到的最多的话。事实证明,没有党的坚强领导,就没有少数民族群众今天的幸福生活。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指引下,我们将牢记“国之大者”,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使命担当和自觉行动,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族地区干部“四个特别”的要求,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为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继续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作出应有贡献。
            进一步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
            □ 廖春迎(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必须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民族事务治理的法治化不仅是我国民族工作取得成功的一项宝贵经验,也是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民族工作的基本遵循。
            一是要进一步坚定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的信心。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水平是维系民族地区和谐稳定,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重要纽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在法律范围内、法治轨道上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的问题”,在执法司法实践中落实好这项要求,必须做到“讲政治原则、讲政策策略、讲法治规范”三者的有机统一。一方面,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都应受到法律的制裁,决不能搞法外从宽从严。另一方面,要不断提升执法司法的精准化水平。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紧密结合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实际,在特殊问题、特别事项处理上突出区域化与精准性,坚决杜绝将所有涉及民族因素的冲突简单归结为民族问题或宗教问题。只有真正做到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才能有效发挥法律保障民族团结的功能。
            二是要深刻领悟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科学内涵,进一步找准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的关键。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的根本保证,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的根本目标。国家统一是中国各民族的最高利益,而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的重要保障,民族事务治理的目标就是要通过法治化方式构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来维护国家统一。现阶段,我们不仅要强化法治宣传教育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还要进一步健全反对民族分裂的法律规范。坚决依法打击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暴力恐怖势力,加大对破坏国家安全和民族团结、组织实施暴恐活动、煽动民族仇恨等犯罪行为的惩处力度,充分运用法治手段维护好来之不易的民族团结局面。
            三是要深入践行中国特色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要求,进一步提升民族事务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要加快推进民族事务治理的法治化进程,在国家整体法律体系之中,进一步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民族团结等内容,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得到切实体现。要强化运用法律保障民族团结的理念,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要将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作为保障民族团结的重要支撑。要进一步加强民族事务治理的法治人才培养,为更好适应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新要求,应继续加大对应用型法律人才、复合型双语人才、定向型服务人才的培养力度,更好激励一线民族工作者和法治工作者为提升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水平与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网站地图 使用帮助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隐私声明
        党政机关 党政机关

        主办单位: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系电话:022-23142050技术支持:市大数据管理中心

        网站标识码:1200000015津ICP备 08100007号-14 徽标津公网安备12010302000991号

        主办单位: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联系电话:022-23142050网站标识码:1200000015

        技术支持: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津ICP备 08100007号-14

        徽标津公网安备12010302000991号

        党政机关
        IE版本小于9,为了不影响您的浏览效果,请升级IE版本!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