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熙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我市历史风貌建筑在保护中利用的建议,经研究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历史风貌建筑汇集了世界各国的建筑风格和艺术,凝缩了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篇章,是城市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也是天津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物质载体。这些历史风貌建筑与北京的传统民居并列,称为“北京的四合院、天津的小洋楼”。2005年9月,天津市颁布了《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明确,历史风貌建筑是指建成五十年以上,具有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人文价值,反映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建筑。《条例》明确市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为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工作的主管部门。截止目前,我市已先后确认六批、877幢历史风貌建筑,分布在15个行政区。按保护等级划分,特殊保护等级69幢,重点保护等级205幢,一般保护等级603幢。
二、保护工作有序开展
按照“依法保护、抢救真迹、腾迁整修、活化利用”的原则,我委通过建立四个机制、积累两条经验,有效保护了历史风貌建筑。
(一)建立了四个保护机制
1. 建立依法行政保护机制
一是开展巡查保护监管。依据《条例》建立了相应的保护措施。构建落实市区两级两个行政主管部门日常巡查监管机制。二是加强日常保护监管。2018年底,根据“放管服”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要求,历史风貌建筑行政审批事项已取消。通过巡查监管、向建筑责任人提供技术资料、加大保护宣传力度等措施,做好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工作的事前服务和事中、事后监管。三是积极推动建筑整修。截至目前,共推动原东方汇理银行、外国语大学办公楼、中国大戏院等400余幢次历史风貌建筑进行修缮,确保了建筑安全,恢复了昔日风采,凸显了城市风貌特色。
2.建立管理咨询监督机制
设立日常管理机构、专业咨询机构、整理机构、监督机构,从监督管理、腾迁整理、公众监督等层面完善了体制保障。
3.建立科研技术机制
建立历史风貌建筑地理信息系统,编制《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图则》、《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修缮技术规程》;梳理历史风貌建筑传统施工技术和工艺,出版《历史建筑保护与修复概论》等传统工艺专业书籍,为我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提供了技术支撑。
4.建立完善了宣传机制
通过媒体宣传报道、举办专业性学术会议、组织“中国自然和文化遗产日”活动和出版《天津历史风貌建筑总览》、《曹禺故居》等一楼一世界系列丛书,宣传传承天津历史文化。
(二)积累了两条保护经验
1.政府引导、专家咨询、公众参与、部门协同的保护管理经验
充分发挥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专家咨询委员会、社会监督员的作用,在保护方案、政策实施前,重要的历史风貌建筑项目整修前,主管部门均邀请专家、公众代表参与论证,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确保政策、实施方案科学合理;文物、规划资源、住建等部门,在巡查监管、保护利用中立足职能、协同发力,形成了良好的共管局面。
2.“整体保护,价值回归”的整理模式和经验
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的方式,初步建立了财政资金引导、市场运作资金为主及社会资金参与的多元并举的资金体系和整理体系。推动外国语大学办公楼、周公祠、耀华中学、中国大戏院、天后宫、张园、刘冠雄旧宅、张学铭旧宅等100余幢历史风貌建筑维修。
三、活化利用成效显着
多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各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五大道、解放北路、一宫花园等历史文化街区和静园、民园西里、曹禺故居、庆王府、先农大院、利顺德饭店、原大清邮政津局、山益里等 115幢历史风貌建筑经整理后得到了科学合理的保护利用,成为“近代中国看天津”亮点和地标,发挥出巨大的历史、文化、社会、经济价值。
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津考察工作时指出,“要爱惜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市委、市政府及时做出小洋楼招商引企的部署要求,制定出台了《天津市盘活利用小洋楼资源聚集高质高新企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综合运用招商政策,量身定制鼓励措施,顺利确保企业落户。我委作为小洋楼招商引企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部门,积极筹集小洋楼房源,充实招商房源数据库。精准把握产业定位,重点引进智能产业、科技创新产业、金融服务业、高端服务业的领军企业和知名企业,推动招商引企成效不断扩大。目前,累计对接洽谈企业400余家,已经与70家智能科技企业、企业总部签署落户协议,其中阿里巴巴、联想集团等60余家企业已实现入驻办公,初步形成聚集效应,擦亮了洋楼资源的“金字招牌”。
四、下一步工作
根据凌熙代表的建议,我委将以此为契机,结合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推动建立天津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构建内容完善的有机保护整体。二是继续履行《条例》赋予的职能,加强部门协调联动,做好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工作。三是积极配合市人大,围绕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利用,结合其他城市的先进经验,做好《条例》修订的准备工作。四是积极申请财政专项资金,对于符合历史风貌建筑保护项目的,按照相关规定,给予维修补贴,推动保护利用可持续发展。五是深度推进小洋楼招商引企工作,加快形成高端产业领军企业和知名企业家聚集效应,服务全市新动能引育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2年4月24日
工作人员: 刘德宇 联系电话: 28468097
主办: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承办: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服务中心 地址:天津市河西区马场道211号
办公电话:022-23301890; 办公时间:8:30-12:00,13:30-18:00
网站标识码:1200000029 备案编号:津ICP备20000141号
津公网安备12010302001654号
主办: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承办: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服务中心
地址:天津市河西区马场道211号
办公电话:022-23301890
办公时间:8:30-12:00,13:30-18:00
网站标识码:1200000029
津公网安备12010302001654号